您好,欢迎访问山西中医药大学机构知识库!!!
登录
|
管理员后台
首 页
HOME
学者风采
SCHOLAR
院系团队
DEPARTMENT
数据分析
ANALYZE
利用趋势
UTILIZATION
全部字段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高级检索
本机构成果
专家成果
特色专题资源
所在位置:
首页
-
针灸推拿学
中医学
中药学
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
10
)
针灸和推拿属养生治病之道。针、灸有别,针法指在体表的腧穴上进行针刺、叩击、放血等操作,灸则指用艾绒做成艾柱、艾条或艾绒装入温灸器中,点燃后熏灼皮肤的一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
输出格式
引文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ds
查新
Excel
导出
中文学位论文
(1)
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构建研究
作者:田雅娟 学位名称:硕士 出处:山西中医学院2015 关键词: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 标准体系 标准化 摘要:目的为规范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的应用及推广,保证技术有序、高效、快速的发展。本研究运用标准化理论与方法对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分析其内部的关系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初步构建了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框架体系。方法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借鉴法、专家咨询法、调查问卷法等系统研究方法,对标准化的基本理论知识、目前我国中医药标准框架体系研究现况进行了分析整理。在掌握标准体系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中医学优势技术的发展现状、明确标准化在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发展及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借鉴其他行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现行、在制、预制中的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1100项。该技术包括中医优势病种对应治疗技术719项、卫计委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第1~2批共143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第1~4批共238项。对所收集的各项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而初步提出了顶层设计方案。针对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化工作的特点,探讨标准体系分类方法,编制出半开放式问卷——“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调查问卷”。问卷分为说明、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框架体系总表、内治疗法分类调查表、针灸疗法分类调查表、推拿疗法分类调查表、外治疗法分类调查表六个部分。分别对针灸、推拿、内治、外治四个方面的标准体系分类方法进行了调查。采用信函及现场调查的方式分别对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太原铁路中心医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以及地级市的盐湖区中医院、新绛中医院、稷山中医院、万荣中医院等53家医院进行了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框架体系构建研究问卷调查。在整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将所收集整理的具体标准为对象进行了分类,验证框架体系的适应性与合理性。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34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为84.6%。邀请山西中医药管理局、医院、药店、卫生所、医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2名业内专家召开了2次研讨论证会。并在标准研究工作经验丰富的湖北中医药大学,长江大学分别完成了为期两周的学习,就本框架的分类方法进行了多次交流,收到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本研究参考了中医药行业多个标准框架体系结构图,将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层次结构进行层次划分,共分为七层。第一层行业共性标准按性质分类,分为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四大类。第二层专业共性标准按标准化对象的功能分类后共确定25类标准,其中基础标准7类,技术标准5类,管理标准9类,工作标准4类。第三层为专业共性标准,按功能分类法进行分类;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继续展开深入细分。技术标准第四层为门类共性标准,按疗法进行分类;技术标准第五层为门类共性标准,按疗法进行分类;技术标准第六层为门类共性标准,按疗法或治疗工具进行分类;技术标准第七层为具体标准,将具体标准按照GB/T13016-2009《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进行示范性分类。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的收集整理包括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推广单位、标准状态(现行、作废、未实施)、ICS分类、标准级别(国标、地标、行标、企标)、标准内容、备注等多个方面,这些数据为将来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数据库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论(1)初步完成了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2)探讨了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的方法学问题,能够为今后完善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体系提供方法学参考。(3)收集了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现行、在制、预制标准,为今后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制修订提供依据。有助于解决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混乱、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及预见性等问题,对将来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相关标准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先导作用,能够全面推进中医学优势治疗技术标准化进程,促进其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共1条记录 1/1
第一页
[1]
最后一页
到第
页
中文期刊
(7)
《伤寒论》教学中实行形象化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李孝波,门九章,许凯霞,何丽清,杨杰,张瑞卿,窦志芳(山西中医学院) 出处:中医药导报2015P 关键词:伤寒论 形象化教学法 摘要:目的:探讨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伤寒论》教学过程中实行形象化教学法的教学实践效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形象化教学法,在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班级中试行。将学生随机分为普通班与实验班。教学内容包括教学音视频采集与制作、flash动画制作、场景还原与模拟演练三方面。结果:实验班成绩平均分与及格率均高于普通班,题型得分率也普遍高于普通班。结论:在《伤寒论》教学中实行形象化教学法可提高经典教学质量,对于加快中医人才队伍培养意义重大。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类似病症的古代文献研究
作者:孟立强,冀来喜,程艳婷(天津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学院) 出处: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P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针刺 配方规律 摘要:目的: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古代针灸医家采用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类似病症的一般规律,从而确定其基本穴位配方。方法:借助《中华大典·医学分典·针灸推拿总部》,检索相关条文,从经脉、穴位的选用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并总结古人的配方规律。结果:检索出条文314条,通过规范化处理,整理出经穴97个,经外奇穴15个,选用频次最多的经脉包括任脉、膀胱经、胃经和脾经,所用腧穴主要集中在腹部、下肢和腰背部,以募穴、背俞穴、下合穴三类特定穴选用频次最多。结论:以穴位使用频次为参考,结合针灸学理论,分析认为天枢、中脘、足三里、上巨虚可以作为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基本配方。
关于大鼠“神阙”穴的定位
作者:王海军,冀来喜(山西中医学院针灸系 太原;山西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出处:针刺研究2007P 关键词:定位 “神阙”穴 摘要:神阙之名首见于《外台秘要》,历代文献又称为脐中、脐孔、气舍、维会、命蒂等。因神阙穴具有调理先后天之气进而协调五脏六腑功能的特殊作用,历代医家将其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多种疾患。同时现代研究发现:神阙穴施术可调整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进而达到治疗多种疾病的目的。因此,神阙穴也被人们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大鼠模型的研究中;另外,神阙穴还经常被作为一个体表解剖标志以定取大鼠其它经脉上的其它穴位。然而,大鼠为无脐动物,所以现在对此穴位的选取还存在一些不当和混乱之处。就实验针灸学的教材而言,从邓春雷、殷克敬编写的《实验针灸学(供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用)》(1998年7月第1版),到林文注编写的《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156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啸,闫建玲(山西省平定县中医医院;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出处: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P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 针刺治疗 康复训练 推拿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均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推拿和康复训练治疗,10 d为1疗程,3疗程后评效。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治疗效果,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旭(天津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学院) 出处: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P 关键词:脑梗死 丹参注射液 银杏达莫注射液 摘要: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病例均采用常规治疗,有合并症者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输注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输注银杏达莫注射液,同时配合针灸推拿治疗。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病例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血脂变化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针推美容作用机理的现代研究
作者:闫丽萍(山西中医学院) 出处:山西中医2005P 关键词:美容 针灸推拿 作用机理 摘要:针推美容,是针灸美容和推拿美容的合称,是中医美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对损容性疾病的治疗和美容保健功效,也是现代美容常用的方法之一,简便易行,安全无害,经济实惠。
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英文)
作者:田岳凤,吴富东,乔海法,韩秀珍,单秋华(山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出处: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5P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 细胞死亡 针刺 穴位,心包经 摘要:背景:心肌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会加速细胞的凋亡,针刺手厥阴经穴位可抑制再灌注损伤的进程,减少凋亡的心肌细胞,从而呈现出对心脏的良好保护作用。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中医高等院校的针灸推拿系。材料:实验于2001-04/12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针刺“支沟”对照组。方法: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20min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min,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min,松扎,恢复灌流60min,摘取心脏,制成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主要观测指标:针刺对心肌细胞凋亡率变化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出现典型的凋亡峰,凋亡率明显升高,针刺心包经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其中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针刺“支沟”对照组及模型组的凋亡率分别为(4.29±0.76)%,(5.17±0.88)%,(13.96±2.77)%,(16.01±1.04)%。结论:针刺手厥阴经穴能有效地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由于凋亡细胞导致的心肌损伤。
共7条记录 1/1
第一页
[1]
最后一页
到第
页
中文会议论文
(2)
针灸推拿专业现行培养方案的不足与对策
作者:冀来喜,燕平,张卫东,薛聆,闫丽萍,韩国伟,侯玉铎,王海军(山西中医学院) 出处:中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针灸教育与腧穴应用学术研讨会2010 摘要:2009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专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分析了我国中医药的现状,指出了中医药发展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调整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结构和规模,坚持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强化中医药基础教学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等多项措施,明确了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为此,我们应当认真审视针灸推拿专业的现状,先从培养方案入手,找出不足,提出对策。
通过教学改革提高针灸推拿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韩国伟(山西中医学院) 出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2000 摘要:山西中医学院针灸系在巩固临床教学中心地位,完善临床教学管理和深化临床教学改革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了本专业临床教学的方法。在针灸推拿科实习中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的问题,我们通过改进带教方法,充实带教内容,如纠正持针方式、加强快速进针手法的训练、加强对腧穴三维定位概念的认
共2条记录 1/1
第一页
[1]
最后一页
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