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蓉,薛芳芸,李俊连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部)
出处:时珍国医国药 2013
关键词:宋代 医学教育 兴盛 因素
摘要:宋代是我国古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医学教育得到了社会足够的重视和全面发展,并在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该篇论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宋代医学教育兴盛的原因,展现了宋代社会文化的独特风貌,也为进一步了解、研究宋代的文人通医现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被引情况: 超星被引 1 次; CNKI被引 1 次;
作者:周蓉,薛芳芸,李俊莲,杨继红,冯丽梅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部)
出处:时珍国医国药 2013
关键词:宋代 巫 医 社会地位
摘要: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巫、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巫医的地位有所下降,医学的地位有所上升,但巫术始终在民间蔓延繁衍,并带来一定的社会危害。该篇论文对宋代前后巫、医的社会地位进行了比较探讨,分析并揭示了宋代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政府对待巫、医的态度和措 ...
被引情况: 超星被引 1 次; CNKI被引 1 次;
作者:薛芳芸,杨继红,周蓉,冯丽梅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出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
关键词:苏轼 食疗 药疗 方法
摘要:北宋文坛巨匠苏轼对中医理论及养生学颇有研究,尤其在饮食方面善于利用各种食材的不同属性,而施行食疗与药疗,形成一套科学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据《东坡养生集》及其笔记杂著中的养生史料,分析其科学简便、行之有效的食疗与药疗法,旨在为现代人的养生保健及延年益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作者:周蓉,薛芳芸,李俊莲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部)
出处:时珍国医国药 2013
关键词:宋代 文士 尚医习医 内因 外因
摘要: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医学的价值得到政府的重视,大批文人广泛涉猎医学领域,他们积极编撰方书,或者参与政府组织的修订医学典籍的工作,甚至还能为别人治病,对推动祖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文士尚医、习医盛况形成的原因,为后世了解宋代的社会文化,以及 ...
作者:薛芳芸,周蓉,冯丽梅,李俊莲,张文平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学院)
出处:时珍国医国药 2012
关键词:《黄帝内经》 情志致病 原因 探析
摘要:《黄帝内经》中关于情志病的论述涉及三十多个章节,而且把情志内伤作为致病的主要原因,文章重点阐述情志产生的机理,并从体质因素、认知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四个方面对情志致病的原因加以分析,以便人们重视情志调摄,避免情志过度造成身心疾患。
被引情况: 超星被引 4 次; CNKI被引 4 次; 维普被引 1 次;
作者:薛芳芸,杨继红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出处:时珍国医国药 2013
关键词:沈括 中医理论 疾病诊疗 贡献
摘要:北宋杰出科学家沈括,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他以格物致知的精神,对医学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敏锐观察、理性思考和实践验证,除对中药本草学有深入研究之外,对中医药理论及疾病诊疗学也颇为精通。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往往见解独特,论述精辟,能够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对中医药的贡献,非普通医家所能比拟。
作者:薛芳芸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出处:时珍国医国药 2012
关键词:内经 情志致病 规律 探析
摘要:《内经》首次提出'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把情志内伤作为致病的主要原因,对情志致病理论做了系统的论述。鉴于当今社会情志致病率逐年增高的现实,文章重点对情志致病的规律加以分析,探索其科学内涵,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现代人们的养生保健及延年益寿提供有益的指导。
被引情况: 超星被引 8 次; CNKI被引 8 次; 维普被引 1 次; 万方被引 2 次
作者:薛芳芸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出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
关键词:内经 情志相胜 原理及方法 探究
摘要:《内经》首次提出'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首创非药物性的'情志相胜法'。其原理建立在五行生克制化、阴阳消长互制、气机升降出入的中医基础理论之上,最经典的方法是依据五行生克理论,通过情志相互制约作用而形成的'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的五情相胜法。
被引情况: 超星被引 3 次; CNKI被引 3 次;
作者:薛芳芸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山西太原 (030024))
出处: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3
关键词:苏轼 中医 医学情怀
摘要: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在医学领域也颇有建树。搜集验方,编撰方书;施方舍药,救疗民众;宣传中医,遏制巫风;论述医理,针砭时弊;创建病坊,治疗病囚等,对医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以及儒医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祖国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被引情况: 超星被引 1 次; CNKI被引 1 次; 维普被引 1 次;
作者:薛芳芸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山西 (030024))
出处: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关键词:苏轼 “安”与“和” 养生观 启示
摘要:北宋文坛巨匠苏轼对中医理论及中医养生学颇有研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养生类作品和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提出了“安”与“和”养生观,告诉人们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顺应外界事物的变化,保持生理心理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才能泰然处世,颐养天年。